大河号 > 正文

0.5毫克即可致命!不要买,不要吃!

2023年03月28日 30432
分享至:

今年3月份以来

浙江绍兴已接连报告2起

因食用河豚而引起的食源性聚集疫情

有3人中毒到医院就诊

其中重症2例

发生场所均为家庭聚餐

目前症状较重的患者

经ICU全力救治

患者病情稳定并逐渐好转

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2名重症患者均摄入河豚内脏

在患者的血液和尿液生物样本中

检测出河豚毒素

河豚到底有多毒?

河豚(本称河鲀),其身体浑圆,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体表无鳞,光滑或有细刺,有明显的门牙上下各两枚,被捕获后能吸入空气,使胸腹部膨胀如球。

每当春季来临,河豚性腺逐渐成熟,毒性开始增强,其中卵巢和肝脏毒性最强,一旦食用致死概率较高。

河豚毒素是自然界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0.5毫克即可致人死亡。河豚毒素耐热,化学性质稳定,盐渍、日晒等一般烹调手段均不能破坏。春季是河豚中毒的高发季节,部分人对河豚毒性认识不足,存在盲目尝鲜侥幸心理,很容易“中招躺平”。

为此,绍兴市疾控中心提醒:当下“正是河豚欲上时”,不要逞一时口欲之快,更不能在追求“极鲜”的路上“狂飙”,真正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河豚!

这些知识你吃鱼前必须了解!

2020年,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餐饮业协会就曾发布《规范餐饮服务单位菜单指引(试行)》,对餐饮单位的菜单制作进行全面规范,严禁餐饮单位打“野生牌”“江鱼牌”。禁止加工经营野生河豚,禁止经营养殖河豚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豚整鱼。

中国消费者报也曾发布提醒,市面上能买到的合法养殖可供食用的河豚都不是活鱼,而是宰杀后的鱼皮或鱼肉制品,且所有上市流通的河豚外包装上均有可追溯的二维码。

广大消费者切记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不购买、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的河豚整鱼。

此外,我国禁止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有关法律禁止食用的其他野生动物;禁止以家畜家禽名义食用野生动物;禁止食用“长江野生鱼”“长江白鱼”“长江鮰鱼”等长江禁捕渔获物。

广大消费者要留心食物中毒表征,一旦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发热等不适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就近就医,并保留可疑食物;如发现违法违规经营食品行为,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45”“12315”。

大家切记食用野生河豚

不购买、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

企业加工的河豚整鱼

享用美味的前提是安全~


来源:河南共青团、新华社、中国消费者报、极目新闻、杭州日报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大河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大河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

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