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6
文章数
高铁,是这样“炼”成的!
高铁,是这样“炼”成的
——写在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开通之际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22年6月20日,注定将载入濮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史册——经过连续十余年夜以继日的努力,濮阳人的高铁梦想,终于在这一天照进现实。
——这是一个圆梦的时刻。380万濮阳人期盼了多年的高铁,终于开到了家门口。从今天起,濮阳人将乘上高铁,去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
——这是一个回家的喜讯。身处祖国大江南北的龙都儿女,奔走相告,庆祝高铁的到来。对于他们来说,家不再遥远,回家的路天涯变咫尺。
——这是一个交通的跨越。河南省“米”字型高铁网络,在这里划上最后的一撇。濮阳也将由此搭上高铁专列,成为中国高铁版图的重要一员。
——这是一个发展的起点。龙的故乡将借高铁的速度,融入郑州1小时高铁圈,进而打开融入山东半岛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西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通道,实现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伟大目标。
在高铁终于开通的时刻,回顾2009年以来无数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我们发现,所有的幸福,都是由智慧和汗水铺筑而成。圆梦高铁,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国家发改委、国铁集团鼎力支持的结果;圆梦高铁,是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关心厚爱的结果,也得益于郑州、新乡、安阳等兄弟市的密切配合;圆梦高铁,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特别是高铁沿线华龙区、开发区、濮阳县等县区涉迁群众,深明大义,主动给高铁“让路”,展现了盼高铁、盼发展的热切愿望;圆梦高铁,还是以中铁三局、中铁十八局、中铁设计、中铁建工为代表的建设者们日夜奋战的结果,他们在濮阳大地,用辛劳和智慧奋战五年,创造了中国高铁建设的“濮阳速度”“濮阳质量”和“濮阳精神”。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感党恩。在这欢欣鼓舞的美好时刻,380万濮阳人民,向高铁策划者、建设者和所有参与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条彰显人民至上的高铁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濮阳人民对高铁的盼望,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感同身受,并一直在为濮阳通高铁而努力。
早在2009年6月10日,河南省与铁道部已经就加快河南铁路建设,签署会议纪要,提出规划建设郑州至济南铁路。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研究规划郑州至济南快速铁路。2012年底,《中原经济区规划》和《河南省“十二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分别提出“规划研究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太原、郑州至合肥等快速铁路通道,加快构建高效连接的‘米’字形铁路网络”和“适时启动郑州经濮阳至济南铁路前期工作”。
此后,河南省带领濮阳市积极与山东省对接沟通,最终与山东省就高铁线路走向达成一致意见。2013年3月9日,河南、山东省政府将《关于尽快启动郑州至济南快速铁路前期工作的请示》上报国务院。当年3月26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协商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研究办理。
2013年7月,省市发改委领导专程赴国家有关部门就郑州经濮阳至济南快速铁路项目相关事宜进行专题汇报。同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致函国家发改委,恳请该项目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经过多方努力争取,201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同意将该项目调整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2014年以来,濮阳市发改委多次赴省进京,积极协调运作,希望郑州经濮阳至济南快速铁路尽快启动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2015年9月18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郑州至济南铁路项目勘察设计招标公告,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2016年8月31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和省政府联合批复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郑州至濮阳段可行性研究报告。2016年10月29日,省政府在濮阳召开郑济铁路郑州至濮阳段工程建设动员会,标志着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一条凝聚建设者智慧和汗水的高铁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离开濮阳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中铁十八局济郑高铁项目部负责人刘浩和他的员工们,对濮阳越来越不舍:“五年来,我们中铁十八局集团郑济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克服了环保、疫情等重大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也和濮阳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高铁马上就要通车了,作为济郑高铁建设者的一员,能够与濮阳人民一起见证濮阳市正式进入高铁新时代这一历史时刻,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自豪。”
中铁十八局集团郑济项目部的任务,是承建济郑高铁44.906公里的站前工程,途经濮阳县、经开区、内黄县、浚县以及滑县。这是济郑高铁全线最长最大的一个标段。施工中,项目部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对新型设备、新型技术进行大量的探索与研究,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任务,为济郑高铁的建设和开通作出了卓越贡献。
济郑高铁的建设,离不开以中铁十八局、中铁设计、中铁建工、中铁三局为代表的建设者们的努力。2017年动工以来,他们从全国多个地方汇集而来,在中原大地修路架梁、铺轨建房,将高铁铁轨延伸到了濮阳。可以说,济郑高铁的铁轨下,流淌了建设们智慧和汗水,濮阳不能忘记他们。
以高铁濮阳东站为例。承担濮阳东站站房建设任务的,是中铁建工集团的员工们。濮阳东站作为大型公共交通建筑,工程规模大、材料运输量大,施工中涉及多工种、多专业、多单位的交叉。自项目开工以来,中铁建工集团华北分公司配备了专业的BIM技术团队,建立了一套明确的BIM工作管理方案,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该项目屋面钢桁架吊装、异型雨棚柱及雨棚屋面木模板加工、劲性钢柱与钢筋连接等施工难题,才有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站站房。
东站站房建得漂亮,有建设者的功劳,更离不开设计者的贡献。围绕站房外观、内观设计,中铁设计集团做了大量功课。为了突出濮阳特色,中铁设计集团公司济郑高铁项目的设计人员,对濮阳历史文化进行了充分调查,在广泛征求意见、论证的基础上,最后定下濮阳东站站房的设计理念——中华龙乡,巨龙腾飞。此外,站房内部设计,也融入了石油文化、龙文化、杂技文化等众多濮阳文化元素,使得整个濮阳东站造型成为济郑高铁各站房中极具特色的一个亮点。
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通车后,有一个建设单位还得留在濮阳,继续为高铁建设做贡献,那就是中铁三局。中铁三局济郑高铁项目部副总指挥汪洋介绍,中铁三局在济郑高铁中主要工作是架梁和铺轨。为保质保量按节点完成任务,项目部所有员工加班加点,昼夜奋战,最终出色完成任务。但是,中铁三局的任务并没有结束,濮阳至山东省界段,架梁和铺轨的任务也属于中铁三局。中铁三局济郑高铁项目负责人汪洋说,在完成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铺轨任务后,队伍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濮阳至济南段的施工中,中铁三局预计还得在濮阳待一段时间,一直到济南至濮阳段高铁贯通。
高铁建设者们,濮阳人民会铭记你们的功勋。
一条助力濮阳实现腾飞的高铁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的开通,对中国交通事业来说,只是一小步,但对濮阳交通、濮阳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大步。从此,濮阳加入了高铁城市大军,成为河南“米”字型高铁网、中国高铁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及高铁开通的意义和展望,不少专家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恒说,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高铁作为新兴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对提升区位空间优势、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关系着濮阳能否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
市委党校副教授刘芳鸣说,高铁具有显著的“时空压缩效应”,可极大地增强区域间的可达性。高铁的开通不仅拉近了濮阳与周边各大城市及主流经济圈的时空距离,也更有利于濮阳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为打造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奠定了基础。
市委党校副教授宗鹏瑞认为,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的通车运行,是我市影响重大的标志性事件,濮阳将由此加入郑州“一小时高铁圈”,使两座城市之间的往来和资源运输共享更加便捷。郑州强大的带动能力,对濮阳实施“十大战略”,推进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建设“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对濮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全方位的促进作用。
濮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建玲在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通车新闻发布会上的话最有代表性。她说,高铁的飞驰,缩短的是城市的距离,带来的是人员的流动、商贸的崛起、资本的云集,不仅能实现区域间设施互联、产业互补、文旅互通,生态共建、政策共享、创新共融,更能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对于濮阳来说,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的开通运营,既是圆梦的实现,更是追梦的开始。在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实现开通的同时,濮阳至济南段已进入施工高潮,路基工程、桥梁下部及箱梁架设全面推进,有望于2023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濮阳作为高速铁路重要的通道城市,将融入郑州、济南两个省会城市“一小时都市圈”,成为中原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互动发展的战略节点城市。龙的故乡濮阳,将插上腾飞的翅膀,去更广阔的天地追寻诗和远方。
精彩阅读